数据结构与算法: B树,B+树和B*树(B-tree , B+tree and B*tree)
动态查找树主要有:二叉查找树(Binary Search Tree),平衡二叉查找树(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),红黑树(Red-Black Tree ),B-tree/B+-tree/ B*-tree (B~Tree)。前三者是典型的二叉查找树结构,其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O(log2N)
与树的深度相关,那么降低树的深度自然会提高查找效率。
但是咱们有面对这样一个实际问题:就是大规模数据存储中,实现索引查询这样一个实际背景下,树节点存储的元素数量是有限的(如果元素数量非常多的话,查找就退化成节点内部的线性查找了),这样导致二叉查找树结构由于树的深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/O读写过于频繁,进而导致查询效率低下,因此我们该想办法降低树的深度,从而减少磁盘查找存取的次数。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:采用多叉树结构(由于树节点元素数量是有限的,自然该节点的子树数量也就是有限的)。
这样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查找树结构——平衡多路查找树,即B-tree(B-tree树即B树,B即Balanced,平衡的意思),这棵神奇的树是在Rudolf Bayer, Edward M. McCreight(1970)写的一篇论文《Organ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 Ordered Indices》中首次提出的。
B树的各种操作能使B树保持较低的高度,从而有效避免磁盘过于频繁的查找存取操作,达到有效提高查找效率的目的。
B树
定义
B树
也称B-树
,它是一颗多路平衡查找树。我们描述一颗B树时需要指定它的阶数,阶数表示了一个结点最多有多少个孩子结点,一般用字母 m
表示阶数。当 m
取 2
时,就是我们常见的二叉搜索树。
一颗 m
阶的B树定义如下:
- 每个结点最多有
m-1
个关键字。 - 根结点最少可以只有
1
个关键字。 - 非根结点至少有
Math.ceil(m/2)-1
个关键字(向上取整)。 - 每个结点中的关键字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,每个关键字的左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小于它,而右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大于它。
- 所有叶子结点都位于同一层,或者说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的长度都相同。
上图是一颗阶数为 4
的B树。在实际应用中的B树的阶数 m
都非常大(通常大于100),所以即使存储大量的数据,B树的高度仍然比较小。每个结点中存储了关键字(key)和关键字对应的数据(data),以及孩子结点的指针。我们将一个key和其对应的data称为一个记录。但为了方便描述,除非特别说明,后续文中就用key来代替(key, value)键值对这个整体。在数据库中我们将B树(和B+树)作为索引结构,可以加快查询速速,此时B树中的key就表示键,而data表示了这个键对应的条目在硬盘上的逻辑地址。
插入操作
插入操作是指插入一条记录,即(key, value)的键值对。如果B树中已存在需要插入的键值对,则用需要插入的value替换旧的value。若B树不存在这个key,则一定是在叶子结点中进行插入操作。
- 根据要插入的key的值,找到叶子结点并插入。
- 判断当前结点key的个数是否小于等于
m-1
,若满足则结束,否则进行第3
步。 - 以结点中间的key为中心分裂成左右两部分,然后将这个中间的key插入到父结点中,这个key的左子树指向分裂后的左半部分,这个key的右子支指向分裂后的右半部分,然后将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,继续进行第
3
步。
下面以 5
阶B树为例,介绍B树的插入操作,在 5
阶B树中,结点最多有 4
个key,最少有 2
个key
a)在空树中插入 39
此时根结点就一个key,此时根结点也是叶子结点
b)继续插入 22
,97
和 41
根结点此时有 4
个key
c)继续插入 53
插入后超过了最大允许的关键字个数 4
,所以以key值为 41
为中心进行分裂,结果如下图所示,分裂后当前结点指针指向父结点,满足B树条件,插入操作结束。当阶数 m
为偶数时,需要分裂时就不存在排序恰好在中间的key,那么我们选择中间位置的前一个key或中间位置的后一个key为中心进行分裂即可。
d)依次插入 13
,21
,40
,同样会造成分裂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e)依次插入30
,27
, 33
;36
,35
,34
;24
,29
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f)插入key值为 26
的记录,插入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当前结点需要以 27
为中心分裂,并向父结点进位 27
,然后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进位后导致当前结点(即根结点)也需要分裂,分裂的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分裂后当前结点指向新的根,此时无需调整。
g)最后再依次插入key为 17,28,29,31,32
的记录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在实现B树的代码中,为了使代码编写更加容易,我们可以将结点中存储记录的数组长度定义为 m
而非 m-1
,这样方便底层的结点由于分裂向上层插入一个记录时,上层有多余的位置存储这个记录。同时,每个结点还可以存储它的父结点的引用,这样就不必编写递归程序。
一般来说,对于确定的 m
和确定类型的记录,结点大小是固定的,无论它实际存储了多少个记录。但是分配固定结点大小的方法会存在浪费的情况, 比如key为 28,29
所在的结点,还有 2
个key的位置没有使用,但是已经不可能继续在插入任何值了,因为这个结点的前序key是 27
,后继key是 30
,所有整数值都用完了。 所以如果记录先按key的大小排好序,再插入到B树中,结点的使用率就会很低,最差情况下使用率仅为50%
。这里的浪费问题可以进行优化,具体讨论见 从MySQL Bug#67718浅谈B+树索引的分裂优化
删除操作
删除操作是指,根据key删除记录,如果B树中的记录中不存对应key的记录,则删除失败。
-
如果当前需要删除的 key 位于非叶子结点上,则用后继 key (这里的后继 key 均指后继记录的意思)覆盖要删除的 key,然后在后继 key 所在的子支中删除该后继 key 。此时后继 key 一定位于叶子结点上,这个过程和二叉搜索树删除结点的方式类似。删除这个记录后执行第
2
步 -
该结点key个数大于等于
Math.ceil(m/2)-1
,结束删除操作,否则执行第3
步。 -
如果兄弟结点 key 个数大于
Math.ceil(m/2)-1
,则父结点中的 key 下移到该结点,兄弟结点中的一个 key 上移,删除操作结束。
否则,将父结点中的 key 下移与当前结点及它的兄弟结点中的 key 合并,形成一个新的结点。原父结点中的 key 的两个孩子指针就变成了一个孩子指针,指向这个新结点。然后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,重复上第 2
步。
有些结点它可能即有左兄弟,又有右兄弟,那么我们任意选择一个兄弟结点进行操作即可。
下面以 5
阶B树为例,介绍B树的删除操作,5
阶B树中,结点最多有 4
个key,最少有 2
个key
a)原始状态
b)在上面的B树中删除 21
,删除后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仍然大于等 2
,所以删除结束。
c)在上述情况下接着删除 27
。从上图可知 27
位于非叶子结点中,所以用 27
的后继替换它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27
的后继为 28
,我们用 28
替换 27
,然后在 28
(原 27
)的右孩子结点中删除28
。删除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删除后发现,当前叶子结点的记录的个数小于 2
,而它的兄弟结点中有 3
个记录(当前结点还有一个右兄弟,选择右兄弟就会出现合并结点的情况,不论选哪一个都行,只是最后B树的形态会不一样而已),我们可以从兄弟结点中借取一个key。所以父结点中的 28
下移,兄弟结点中的 26
上移,删除结束。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d)在上述情况下接着删除 32
,结果如下图。
当删除后,当前结点中只有 1
个 key,而兄弟结点中也仅有 2
个 key。所以只能让父结点中的 30
下移和这个两个孩子结点中的 key 合并成为一个新的结点,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。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当前结点 key 的个数满足条件,故删除结束。
e)上述情况下,我们接着删除 key 为 40
的记录,删除后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同理,当前结点的记录数小于 2
,兄弟结点中没有多余 key,所以父结点中的 key 下移和兄弟(这里我们选择左兄弟,选择右兄弟也可以)结点合并,合并后的指向当前结点的指针就指向了父结点。
同理,对于当前结点而言只能继续合并了,最后结果如下所示。
合并后结点当前结点满足条件,删除结束。
B+树
B+树的定义
各种资料上 B+
树的定义各有不同,一种定义方式是关键字个数和孩子结点个数相同。这里我们采取维基百科上所定义的方式,即关键字个数比孩子结点个数小 1
,这种方式是和B树基本等价的。上图就是一颗阶数为 4
的B+
树。
除此之外B+树还有以下的要求:
- B+ 树包含2种类型的结点:内部结点(也称索引结点)和叶子结点。根结点本身即可以是内部结点,也可以是叶子结点。根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最少可以只有1个。
- B+ 树与B 树最大的不同是内部结点不保存数据,只用于索引,所有数据(或者说记录)都保存在叶子结点中。
m
阶 B+ 树表示了内部结点最多有m-1
个关键字(或者说内部结点最多有m个子树),阶数m
同时限制了叶子结点最多存储m-1
个记录。- 内部结点中的 key 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,对于内部结点中的一个 key,左树中的所有 key 都小于它,右子树中的 key 都大于等于它。叶子结点中的记录也按照 key 的大小排列。
- 每个叶子结点都存有相邻叶子结点的指针,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顺序链接。
插入操作
-
若为空树,创建一个叶子结点,然后将记录插入其中,此时这个叶子结点也是根结点,插入操作结束。
-
针对叶子类型结点:根据 key 值找到叶子结点,向这个叶子结点插入记录。插入后,若当前结点key的个数小于等于
m-1
,则插入结束。否则将这个叶子结点分裂成左右两个叶子结点,左叶子结点包含前m/2
个记录,右结点包含剩下的记录,将第m/2+1
个记录的 key 进位到父结点中(父结点一定是索引类型结点),进位到父结点的 key 左孩子指针向左结点,右孩子指针向右结点。将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,然后执行第3
步。 -
针对索引类型结点:若当前结点 key 的个数小于等于
m-1
,则插入结束。否则,将这个索引类型结点分裂成两个索引结点,左索引结点包含前(m-1)/2
个 key,右结点包含m-(m-1)/2
个key,将第m/2
个 key 进位到父结点中,进位到父结点的 key 左孩子指向左结点, 进位到父结点的 key 右孩子指向右结点。将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,然后重复第3
步。
下面是一颗 5
阶B树的插入过程,5阶B数的结点最少 2
个key,最多 4
个key。
a)空树中插入 5
b)依次插入 8,10,15
c)插入 16
插入 16
后超过了关键字的个数限制,所以要进行分裂。在叶子结点分裂时,分裂出来的左结点 2
个记录,右边 3
个记录,中间 key 成为索引结点中的 key,分裂后当前结点指向了父结点(根结点)。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当然我们还有另一种分裂方式,给左结点 3
个记录,右结点 2
个记录,此时索引结点中的key就变为 15
。
d)插入 17
e)插入 18
,插入后如下图所示
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大于 5
,进行分裂。分裂成两个结点,左结点 2
个记录,右结点 3
个记录,关键字 16
进位到父结点(索引类型)中,将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。
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满足条件,插入结束。
f)插入若干数据后
g)在上图中插入 7
,结果如下图所示
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超过 4
,需要分裂。左结点 2
个记录,右结点 3
个记录。分裂后关键字7进入到父结点中,将当前结点的指针指向父结点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超过 4
,需要继续分裂。左结点 2
个关键字,右结点 2
个关键字,关键字 16
进入到父结点中,将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满足条件,插入结束。
删除操作
如果叶子结点中没有相应的 key,则删除失败。否则执行下面的步骤:
-
删除叶子结点中对应的 key。删除后若结点的 key 的个数大于等于
Math.ceil(m-1)/2 – 1
,删除操作结束,否则执行第2
步。 -
若兄弟结点 key 有富余(
> Math.ceil(m-1)/2 – 1
),向兄弟结点借一个记录,同时用借到的 key 替换父结(指当前结点和兄弟结点共同的父结点)点中的 key,删除结束。否则执行第3
步。 -
若兄弟结点中没有富余的 key,则当前结点和兄弟结点合并成一个新的叶子结点,并删除父结点中的 key(父结点中的这个 key 两边的孩子指针就变成了一个指针,正好指向这个新的叶子结点),将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(必为索引结点),执行第
4
步(第4步以后的操作和B树就完全一样了,主要是为了更新索引结点)。 -
若索引结点的 key 的个数大于等于
Math.ceil(m-1)/2 – 1
,则删除操作结束。否则执行第5
步 -
若兄弟结点有富余,父结点 key 下移,兄弟结点 key 上移,删除结束。否则执行第
6
步 -
当前结点和兄弟结点及父结点下移 key 合并成一个新的结点。将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,重复第
4
步。
注意,通过 B+ 树的删除操作后,索引结点中存在的 key,不一定在叶子结点中存在对应的记录。
下面是一颗 5
阶 B 树的删除过程,5
阶B数的结点最少 2
个key,最多 4
个key。
a)初始状态
b)删除 22
,删除后结果如下图
删除后叶子结点中 key 的个数大于等于 2
,删除结束
c)删除 15
,删除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
删除后当前结点只有一个 key,不满足条件,而兄弟结点有三个 key,可以从兄弟结点借一个关键字为 9
的记录,同时更新将父结点中的关键字由 10
也变为 9
,删除结束。
d)删除 7
,删除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
当前结点关键字个数小于 2
,(左)兄弟结点中的也没有富余的关键字(当前结点还有个右兄弟,不过选择任意一个进行分析就可以了,这里我们选择了左边的),所以当前结点和兄弟结点合并,并删除父结点中的key,当前结点指向父结点。
此时当前结点的关键字个数小于 2
,兄弟结点的关键字也没有富余,所以父结点中的关键字下移,和两个孩子结点合并,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B*树
B*
树是 B+
树的变种,相对于 B+
树他们的不同之处如下:
-
首先是关键字个数限制问题,B+树初始化的关键字初始化个数是
cei(m/2)
,B* 树的初始化个数为cei(2/3*m)
-
B+树节点满时就会分裂,而B*树节点满时会检查兄弟节点是否满(因为每个节点都有指向兄弟的指针),如果兄弟节点未满则向兄弟节点转移关键字,如果兄弟节点已满,则从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各拿出
1/3
的数据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出来;
特点
在B+树的基础上因其初始化的容量变大,使得节点空间使用率更高,而又存有兄弟节点的指针,可以向兄弟节点转移关键字的特性使得B*树额分解次数变得更少;
比较
- B+树的层级更少:相较于B树B+每个非叶子节点中间节点不保存数据,所以磁盘页能容纳更多节点元素,更“矮胖”,树的层级更少所以查询数据更快, IO 少;
举个例子,假设磁盘中的一个盘块容纳
16 bytes
,而一个关键字2 bytes
,一个关键字具体信息指针2 bytes
。一棵9
阶B-tree(一个结点最多8
个关键字)的内部结点需要2
个盘块。而B+树内部结点只需要1
个盘快。当需要把内部结点读入内存中的时候,B 树就比B+ 树多一次盘块查找时间(在磁盘中就是盘片旋转的时间)。
-
B+树查询速度更稳定:B+所有关键字数据地址都存在叶子节点上,所以每次查找的路径长度都相同所以查询速度要比B树更稳定;
-
B+树天然具备排序功能:B+树所有的叶子节点数据构成了一个有序链表,在查询大小区间的数据时候更方便,数据紧密性很高,缓存的命中率也会比B树高。对于范围查找来说,b+树只需遍历叶子节点链表即可,b树却需要重复地中序遍历
-
B+树全节点遍历更快:B+树遍历整棵树只需要遍历所有的叶子节点即可,,而不需要像B树一样需要对每一层进行遍历,这有利于数据库做全表扫描。
B树相对于B+树的优点是: 如果经常访问的数据离根节点很近,而B树的非叶子节点本身存有关键字其数据的地址,所以这种数据检索的时候会要比B+树快。
应用
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常用的B/B+ 树,他通过对每个节点存储个数的扩展,使得对连续的数据能够进行较快的定位和访问,能够有效减少查找时间,提高存储的空间局部性从而减少IO操作。他广泛用于文件系统及数据库中,如:
Windows:HPFS 文件系统
Mac:HFS,HFS+ 文件系统
Linux:ResiserFS,XFS,Ext3FS,JFS 文件系统
数据库:ORACLE,MYSQL,SQLSERVER 等中
数据库:ORACLE,MYSQL,SQLSERVER 等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