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流的史学家记录历史,一流的史学家改变历史 - 沈志华

对中苏关系史、冷战史感兴趣的人肯定知道他,普通老百姓肯定不知道他。

沈志华的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。生于1950年北京的一个老革命家庭,他本人算是个小型红二代,父母在延安时期就搞锄奸、保卫工作。解放后他父亲当上了劳改局副局长,母亲则是公安部处长。

从军

小伙子,你就是中国航空兵的未来啊

初中时沈志华读的是“贵族学校”北京四中,当时的梦想是当一个科学家,赶上文革爆发没书念。

1966年,空军到他的中学招飞行员,全校100多人他是唯一一个体检合格的。结果还没来得及入伍文革就爆发了,学校停课,他被迫失去学习的机会。不久母亲又因政治问题被抓。结果没学可上,科学家当不成了;政审不合格,飞行员也当不成了。

后来到了1968年,部队招兵他成了一名航空兵地勤。可才入伍两个月,他就收到了父亲也入狱的消息,他心里苦却不敢有丝毫的流露,只能小心谨慎拼命钻研业务,默默等待柳暗花明的可能。当时的年轻人都热衷于政治运动,忙着背《毛选》。沈志华却只顾闷头钻研业务,显得格格不入。不过时间久了,业务能力蹭蹭见长,19岁他就成了机械师,有资格和专家一起参加发动机会诊。师长对沈志华十分器重,对他说:小伙子,你就是中国航空兵的未来啊。(沈志华亲口原话 :))。或许生活就该这样波澜不惊地进行下去,沈志华如果这样按部就班的干下去,至少可以混一个少将的头衔。

当兵3年,突然有一天,指挥员宣布他复员,这如同一个晴天霹雳,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指挥员说:“这件事我不能告诉你原因,但你在部队是没有前途了”。

他实在想不通,自己那么刻苦,那么追求进步,怎么就没前途了呢?世界仿佛顷刻间黯淡无光,失去了全部色彩,那段时间,坚毅的他脆弱到极点,天天喝酒,醉了就跑到机场,扑在心爱的飞机上痛哭!

后来才知道复原是由于因为经过审查发现他的档案中写他曾经参加“联动”(主要由高干子弟组成的暴力红卫兵组织)杀了人。但档案中只是一句话,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事,所以军队也不能逮捕沈志华,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让他复员了。直到第二年,他才得知原来是他哥哥的一个同学诬告他杀人,可军队查无实据没法逮捕。他才被稀里糊涂地复员。举报人后来澄清他没有任何问题,只是为立功表现才诬告他。

考大学

清华大学非我莫属啊

复员后的沈志华很快打起精神又投入到学习中。那时他正在石景山发电厂工作。1973年,周恩来总理提出改革教育,上大学必须要通过考试。沈志华毫不犹豫报名考试,而且考得很好,四门科目电力系统考生里门门第一(当时不是统考,是各个系统自己考试然后推荐)。“清华大学非我莫属啊。”沈志华兴奋不已。

然而那一年,半路杀出一个白卷英雄张铁生。他物理化学考试时,在卷子背面写了《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》:“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,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,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。”“说实话,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、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,我是不服气的。”“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,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!” 就这样击碎了沈志华的清华梦。工厂没推荐他,而是推荐了另一个出身更好但四门加一起只考了15分的工人去清华(当时是推荐制)。不仅如此,沈志华还被说批评“不安心当工人,不安心做一个无产阶级,非要往臭知识分子那圈子里面钻,走白专道路”。

厂党委书记李锡铭(后来的北京市委书记)看他有才,把他调到宣传科。好日子没过几天,公安局又把他抓起来了,因为他曾经跟着传张春桥要当总理的事。被扣了“传播分裂党中央的重大政治谣言”的帽子,审讯人员反复追问他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。关了三个月,又把他稀里糊涂的放了。

不过这回不能回宣传科了,转到磨煤班劳动去了。

一年后北京市公安局局局长刘传新自杀,沈志华才知道他的案子是当年张春桥亲自抓的。想通过沈志华母亲和叶剑英秘书认识这件事,间接扳倒叶剑英。厂里这才给沈志华平反。当时北京电管局局长李鹏要办《北京电力报》,就把他调去办报纸。

研究生

“哦,自家的娃嘛。”

为了国家的利益,你就牺牲一下吧

这期间因为有被捕的经历,沈志华政审始终通不过。78年他才有机会参加考试。沈志华只有初中学历,没有高中和本科学历,他索性直接报了社科院的研究生。

结果就是这个初中生考了专业第二,上了《北京日报》成了热爱学习的典型(当年可以这么报,易中天高中学历,没上过本科直接报武汉大学研究生,考中了)。成绩没问题,就坐等通知书吧。结果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。

原来邓力群(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、党组副书记,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、党委副书记兼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主任、中央宣传部部长、中央书记处书记)看过他写的文章,说他是“持不同政见者”不给他通知书。

得知实情后,沈志华直接冲到邓力群家里,没想到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,邓力群觉得他学识不浅,是可塑之才,聊着聊着,邓力群就问了:“小沈,你们家干什么的啊?” 他把家庭背景就讲述了一番,听完后,邓力群说:“哦,自家的娃嘛。”第二天,通知书就来了。

多年之后,邓力群还在一次接见年轻学者的会上说,“现在社会上都说我是‘左王’。其实我是很爱才的,当年沈志华,他的观点我很不同意,但是我还让他读了研究生。只要你真有才能,你好好学习,就能为国家做贡献。”

但院里给沈志华安排的工作是学习非洲史。不过在社科院学习的三年,他积极发表了8篇论文,学者范十足。

上天可能不想要沈志华过得太顺遂,毕业答辩前,沈志华又被抓了。

夜里十点多,沈志华正在床上和孩子玩,家里来了大批警察,二话不说,直接把他铐走了。

罪名是泄漏国家重大机密罪,被判两年徒刑。最后,法官对沈志华道出一句实情,“为了国家的利益,你就牺牲一下吧。”

原来里根上台后美国抓了一个中国人,说他窃取美国机密文件。中国对等报复,要抓一个在中国外语学院教书的美国博士生。这个博士被认为是美国特务,附带抓了七八个和这个博士有交往的中国人。沈志华因为给这个博士看过十几本社科院内部杂志,于是被抓了。沈志华自己觉得冤枉,因为这些杂志在图书馆都能借到。结果是中方也没抓到美国博士是特务的证据,只能要求博士48小时内离境。

结果离境后,里根接见了这个博士,并且用这个博士的经历来攻击中国没有法制,造成巨大影响弄得中国政府很被动。后来中国政府决定不能认这个错,只能将错就错把这些相关的人全判了刑。沈志华就倒了霉,被判了两年。想再靠家里的关系活动,却赶上严打,没人敢通融。

但沈志华在监狱里也没消停,监狱里头信息非常闭塞,不受任何事情干扰,沈志华想起自己写的硕士论文,虽然才3万多字,但材料非常丰富,可以拓展开,写成一本书。

在监狱里,一开始没有纸笔,沈志华就用牙膏皮写在《列宁选集》的边上。那会儿的牙膏跟现在不一样,都是铅皮,能在纸上留下黑色的痕迹。他要用的书,都是家里托人送进来的。那会儿人家盛传,说北京第二监狱的图书馆就在沈志华床铺底下,他的铺底下全是书。

不到一年,沈志华就完成了这本书,就是后来的《历史的启示》,讲的是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。

1984年5月提前出狱,成为1983年“严打”以后全国释放的第一人。

从商

有些人提着十几公斤黄金,心里还想着书;有些人看着书,眼里却只有那十几公斤黄金。

出狱后的沈志华想尝试留在北京,但一切并不顺遂,最后咬牙南下也是被生存逼得不得已的选择。

随着一路南下,沈志华的人生开始了巨大的转折,上天开始眷顾他,更广袤的世界开始向他敞开。

1985年,沈志华跟朋友到深圳做进出口贸易。没过几年,他瞄准了黄金市场,开始倒卖黄金。黄金买卖是有严格管制的,很多人靠的是走私。但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诚恳,很快就在北京打开了渠道,拿到了合法批文。时隔数年,沈志华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,“我没走什么歪道,我也干不来这个。就是人家负责管事的人认可我。我每月几次飞北京进货,每次背个三几块,一块25公斤,那一年我一人做了半吨黄金。那个时候黄金界都知道我,沈志华,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,每天在飞机上来回背黄金。”

1994年,沈志华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积蓄,他却毅然放弃了经商,专心搞起学问。但做学问,沈志华是货真价实的个体户,没有单位,没有一分钱工资收入,完全自立门户。

沈志华第一次尝试自费举办高层学术会议就大获成功。1994年,他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深圳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探讨“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”的学术会议。

住宿、伙食、会议所需的经费和资料,全部由他独自操办承担。他还在邀请函里特意声明:凡专家学者所在单位不能报销飞机票的,全拿到我这儿来报。

苏联档案

个人出资140万赴俄罗斯复印档案

1994年,沈志华听说俄罗斯局势混乱,苏联档案可以供外国人复印,对于历史学者来说,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但中国各院所都不拨研究经费,于是,这位富有的“文化个体户”与中国最高社科研究机构联手成立了“苏联历史档案集”课题组,组建了《苏联历史档案选编》编委会,并个人出资140万赴俄罗斯复印档案。

当时外国人去复印苏联档案收费很高,复印一页要2.8美元,国家档案局的工作人员,还每天只工作三个小时,照这样的进度耗下去,开销可承受不起。于是沈志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,收买俄罗斯研究人员替他去复印档案。“走访各研究所,找愿意干的人。那时候带了好多二锅头和茅台。酒过三巡,‘哥几个,有事儿求大家,我们就是想弄点儿档案回去,主要是研究你们苏联的历史。’俄国人喝完酒,非常活跃,大家谈得非常诚心。每人我先发300美金,大家很高兴。”

复印完再转交给他,这样价格就便宜多了。等沈志华复印完苏联档案,俄罗斯恢复秩序就不让外国人敞开复印档案了。沈志华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一下子就搞到了1.5万份苏联档案。文件复印回来,沈志华又组织了13个翻译组进行翻译,出版。

现在通过翻译、解读这些苏联档案,沈志华修正了大量史学界长期存在的错误观点。几乎凭一己之力修改了整个中苏关系史。沈志华本人也膀不动身不摇的成为了中苏关系史、冷战史的大拿。毕竟档案都在他手里呐。不过沈志华并不保守,他把复印来的俄文档案副本免费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、香港中文大学,条件是这两所大学要允许所有人自由查阅。

在参考运用这些档案的基础上,由沈志华等4位学者撰写、中国前驻苏大使李凤林作序的《中苏关系史纲》因其材料新颖、立论独到而受到学界好评,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(人文社科类)一等奖。2009年,由沈志华主编、国内多位专家参与、旨在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的《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》出版后,引起《中华读书报》等多家媒体关注,并被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列为“强素质”教育图书。

许多人做博士论文专程到沈志华家查找资料甚至韩国、美国等地的学者都远道而来求助。

从学变商,又从商入学。这就是中苏关系史第一人的故事。

著作一览

专著著作

《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4年

《朝鲜战争揭秘》,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,1995年

《毛泽东、斯大林与韩战》,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,1998年

《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9年

《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:1948-1953》,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中心,2000年

《斯大林与铁托——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年

《苏联专家在中国(1948-1960)》,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,2003年

《毛泽东、斯大林与朝鲜战争》,广东人民出版社,2003年

《苏联专家在中国》,新华出版社,2009年

《苏联专家在中国(1948-1960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

编著论文集

《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》,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印,1996年

《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》,世界知识出版社,2004年

《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》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5年

《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——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》,人民出版社,2006年

《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6年

《中苏关系史纲(1917-1991)》,新华出版社,2007年

《史学新书评(2000-2003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7年

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