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阮一峰 日期: 2018年1月21日

学习编程其实就是学高级语言,即那些为人类设计的计算机语言。

但是,计算机不理解高级语言,必须通过编译器转成二进制代码,才能运行。学会高级语言,并不等于理解计算机实际的运行步骤。

语言

计算机真正能够理解的是低级语言,它专门用来控制硬件。汇编语言就是低级语言,直接描述/控制 CPU 的运行。如果你想了解 CPU 到底干了些什么,以及代码的运行步骤,就一定要学习汇编语言。

汇编语言不容易学习,就连简明扼要的介绍都很难找到。下面我尝试写一篇最好懂的汇编语言教程,解释 CPU 如何执行代码。

一、汇编语言是什么?

我们知道, CPU 只负责计算,本身不具备智能。你输入一条指令(instruction),它就运行一次,然后停下来,等待下一条指令。

这些指令都是二进制的,称为操作码(opcode),比如加法指令就是00000011。编译器的作用,就是将高级语言写好的程序,翻译成一条条操作码。

对于人类来说,二进制程序是不可读的,根本看不出来机器干了什么。为了解决可读性的问题,以及偶尔的编辑需求,就诞生了汇编语言。

汇编语言是二进制指令的文本形式,与指令是一一对应的关系。比如,加法指令 00000011 写成汇编语言就是 ADD 。只要还原成二进制,汇编语言就可以被 CPU 直接执行,所以它是最底层的低级语言。

二、来历

最早的时候,编写程序就是手写二进制指令,然后通过各种开关输入计算机,比如要做加法了,就按一下加法开关。后来,发明了纸带打孔机,通过在纸带上打孔,将二进制指令自动输入计算机。

为了解决二进制指令的可读性问题,工程师将那些指令写成了八进制。二进制转八进制是轻而易举的,但是八进制的可读性也不行。很自然地,最后还是用文字表达,加法指令写成 ADD 。内存地址也不再直接引用,而是用标签表示。

这样的话,就多出一个步骤,要把这些文字指令翻译成二进制,这个步骤就称为 assembling ,完成这个步骤的程序就叫做 assembler 。它处理的文本,自然就叫做 aseembly code。标准化以后,称为 assembly language,缩写为 asm ,中文译为 汇编语言

每一种 CPU 的机器指令都是不一样的,因此对应的汇编语言也不一样。本文介绍的是目前最常见的 x86 汇编语言,即 Intel 公司的 CPU 使用的那一种。

三、寄存器

学习汇编语言,首先必须了解两个知识点:寄存器内存模型

先来看寄存器。 CPU 本身只负责运算,不负责储存数据。数据一般都储存在内存之中, CPU 要用的时候就去内存读写数据。但是,CPU 的运算速度远高于内存的读写速度,为了避免被拖慢,CPU 都自带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。基本上,CPU 缓存可以看作是读写速度较快的内存。

但是,CPU 缓存还是不够快,另外数据在缓存里面的地址是不固定的,CPU 每次读写都要寻址也会拖慢速度。因此,除了缓存之外,CPU 还自带了寄存器(register),用来储存最常用的数据。也就是说,那些最频繁读写的数据(比如循环变量),都会放在寄存器里面,CPU 优先读写寄存器,再由寄存器跟内存交换数据。

寄存器不依靠地址区分数据,而依靠名称。每一个寄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称,我们告诉 CPU 去具体的哪一个寄存器拿数据,这样的速度是最快的。有人比喻寄存器是 CPU 的 零级缓存

四、寄存器的种类

早期的 x86 CPU 只有 8 个寄存器,而且每个都有不同的用途。现在的寄存器已经有100多个了,都变成通用寄存器,不特别指定用途了,但是早期寄存器的名字都被保存了下来。

1
2
3
4
5
6
7
8
EAX
EBX
ECX
EDX
EDI
ESI
EBP
ESP

上面这8个寄存器之中,前面七个都是通用的。 ESP 寄存器有特定用途,保存当前 Stack 的地址(详见下一节)。

我们常常看到 32位 CPU、64位 CPU 这样的名称,其实指的就是寄存器的大小。32 位 CPU 的寄存器大小就是4个字节。

五、内存模型:Heap

寄存器只能存放很少量的数据,大多数时候,CPU 要指挥寄存器,直接跟内存交换数据。所以,除了寄存器,还必须了解内存怎么储存数据。

程序运行的时候,操作系统会给它分配一段内存,用来储存程序和运行产生的数据。这段内存有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,比如从 0x10000x8000 ,起始地址是较小的那个地址,结束地址是较大的那个地址。

程序运行过程中,对于动态的内存占用请求(比如新建对象,或者使用 malloc 命令),系统就会从预先分配好的那段内存之中,划出一部分给用户,具体规则是从起始地址开始划分(实际上,起始地址会有一段静态数据,这里忽略)。举例来说,用户要求得到10个字节内存,那么从起始地址 0x1000 开始给他分配,一直分配到地址 0x100A ,如果再要求得到22个字节,那么就分配到 0x1020

这种因为用户主动请求而划分出来的内存区域,叫做 Heap(堆)。它由起始地址开始,从低位(地址)向高位(地址)增长。 Heap 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会自动消失,必须手动释放,或者由垃圾回收机制来回收。

六、内存模型:Stack

除了 Heap 以外,其他的内存占用叫做 Stack(栈)。简单说,Stack 是由于函数运行而临时占用的内存区域。

请看下面的例子。

1
2
3
4
int main() {
   int a = 2;
   int b = 3;
}

上面代码中,系统开始执行 main 函数时,会为它在内存里面建立一个帧(frame),所有 main 的内部变量(比如 ab )都保存在这个帧里面。 main 函数执行结束后,该帧就会被回收,释放所有的内部变量,不再占用空间。

如果函数内部调用了其他函数,会发生什么情况?

1
2
3
4
5
int main() {
   int a = 2;
   int b = 3;
   return add_a_and_b(a, b);
}

上面代码中, main 函数内部调用了 add_a_and_b 函数。执行到这一行的时候,系统也会为 add_a_and_b 新建一个帧,用来储存它的内部变量。也就是说,此时同时存在两个帧: mainadd_a_and_b 。一般来说,调用栈有多少层,就有多少帧。

等到 add_a_and_b 运行结束,它的帧就会被回收,系统会回到函数 main 刚才中断执行的地方,继续往下执行。通过这种机制,就实现了函数的层层调用,并且每一层都能使用自己的本地变量。

所有的帧都存放在 Stack ,由于帧是一层层叠加的,所以 Stack 叫做 。生成新的帧,叫做”入栈“,英文是 push;栈的回收叫做”出栈“,英文是 popStack 的特点就是,最晚入栈的帧最早出栈(因为最内层的函数调用,最先结束运行),这就叫做”后进先出”的数据结构。每一次函数执行结束,就自动释放一个帧,所有函数执行结束,整个 Stack 就都释放了。

Stack 是由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开始,从高位(地址)向低位(地址)分配。比如,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是 0x8000 ,第一帧假定是16字节,那么下一次分配的地址就会从 0x7FF0 开始;第二帧假定需要64字节,那么地址就会移动到 0x7FB0

七、CPU 指令

7.1 一个实例

了解寄存器和内存模型以后,就可以来看汇编语言到底是什么了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程序 example.c

1
2
3
4
5
6
7
int add_a_and_b(int a, int b) {
   return a + b;
}

int main() {
   return add_a_and_b(2, 3);
}

gcc 将这个程序转成汇编语言。

1
$ gcc -S example.c

上面的命令执行以后,会生成一个文本文件 example.s ,里面就是汇编语言,包含了几十行指令。这么说吧,一个高级语言的简单操作,底层可能由几个,甚至几十个 CPU 指令构成。 CPU 依次执行这些指令,完成这一步操作。

example.s 经过简化以后,大概是下面的样子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_add_a_and_b:
   push   %ebx
   mov    %eax, [%esp+8] 
   mov    %ebx, [%esp+12]
   add    %eax, %ebx 
   pop    %ebx 
   ret  

_main:
   push   3
   push   2
   call   _add_a_and_b 
   add    %esp, 8
   ret

可以看到,原程序的两个函数 add_a_and_b和main ,对应两个标签 _add_a_and_b_main 。每个标签里面是该函数所转成的 CPU 运行流程。

每一行就是 CPU 执行的一次操作。它又分成两部分,就以其中一行为例。

1
push   %ebx

这一行里面, push 是 CPU 指令, %ebx 是该指令要用到的运算子。一个 CPU 指令可以有零个到多个运算子。

下面我就一行一行讲解这个汇编程序,建议读者最好把这个程序,在另一个窗口拷贝一份,省得阅读的时候再把页面滚动上来。

7.2 push 指令

根据约定,程序从 _main 标签开始执行,这时会在 Stack 上为 main 建立一个帧,并将 Stack 所指向的地址,写入 ESP 寄存器。后面如果有数据要写入 main 这个帧,就会写在 ESP 寄存器所保存的地址

然后,开始执行第一行代码。

1
push   3

push 指令用于将运算子放入 Stack ,这里就是将 3 写入 main 这个帧。

虽然看上去很简单, push 指令其实有一个前置操作。它会先取出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,将其减去4个字节,然后将新地址写入 ESP 寄存器。使用减法是因为 Stack 从高位向低位发展,4个字节则是因为3的类型是 int ,占用4个字节。得到新地址以后,再把 3 写入刚才释放的这四个字节。

1
push   2

第二行也是一样, push 指令将 2 写入 main 这个帧,位置紧贴着前面写入的 3 。这时, ESP 寄存器会再减去 4个字节(累计减去8)。

7.3 call 指令

第三行的 call 指令用来调用函数。

1
call   _add_a_and_b

上面的代码表示调用 add_a_and_b 函数。这时,程序就会去找 _add_a_and_b 标签,并为该函数建立一个新的帧。

下面就开始执行 _add_a_and_b 的代码。

1
push   %ebx

这一行表示将 EBX 寄存器里面的值,写入 _add_a_and_b 这个帧。这是因为后面要用到这个寄存器,就先把里面的值取出来,用完后再写回去。

这时, push 指令会再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减去4个字节(累计减去12)。

7.4 mov 指令

mov 指令用于将一个值写入某个寄存器。

1
mov    %eax, [%esp+8] 

这一行代码表示,先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加上8个字节,得到一个新的地址,然后按照这个地址在 Stack 取出数据。根据前面的步骤,可以推算出这里取出的是 2,再将 2 写入 EAX 寄存器。

下一行代码也是干同样的事情。

1
mov    %ebx, [%esp+12] 

上面的代码将 ESP 寄存器的值加12个字节,再按照这个地址在 Stack 取出数据,这次取出的是 3 ,将其写入 EBX 寄存器。

7.5 add 指令

add 指令用于将两个运算子相加,并将结果写入第一个运算子。

1
add    %eax, %ebx

上面的代码将 EAX 寄存器的值(即2)加上 EBX 寄存器的值(即 3 ),得到结果 5,再将这个结果写入第一个运算子 EAX 寄存器。

7.6 pop 指令

pop 指令用于取出 Stack 最近一个写入的值(即最低位地址的值),并将这个值写入运算子指定的位置。

1
pop    %ebx

上面的代码表示,取出 Stack 最近写入的值(即 EBX 寄存器的原始值),再将这个值写回 EBX 寄存器(因为加法已经做完了,EBX 寄存器用不到了)。

注意, pop 指令还会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加 4,即回收4个字节。

.7 ret 指令

ret 指令用于终止当前函数的执行,将运行权交还给上层函数。也就是,当前函数的帧将被回收。

1
ret

可以看到,该指令没有运算子。

随着 add_a_and_b 函数终止执行,系统就回到刚才 main 函数中断的地方,继续往下执行。

1
add    %esp, 8 

上面的代码表示,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,手动加上8个字节,再写回 ESP 寄存器。这是因为 ESP 寄存器的是 Stack 的写入开始地址,前面的pop 操作已经回收了4个字节,这里再回收8个字节,等于全部回收。

1
ret

最后, main 函数运行结束, ret 指令退出程序执行。

留言讨论

js 闭包

zeon 说:

阮老师JS的闭包是不是在栈中的内存占用不回收呢?会一直占用?还是说闭包的空间是v8申请的椎的空间?


2018年1月22日 09:36 | # | 引用

阮一峰 说:

@zeon:是的,闭包属于 Stack 里面的帧不回收,详见 https://blog.sessionstack.com/how-javascript-works-memory-management-how-to-handle-4-common-memory-leaks-3f28b94cfbec


2018年1月26日 17:17 # 引用

小调用 说:

引用zeon的发言: 阮老师JS的闭包是不是在栈中的内存占用不回收呢?会一直占用?还是说闭包的空间是v8申请的椎的空间?

JS里的闭包,都是在堆中申请的,由GC管理,不是这里的栈,“JS栈”与汇编或C语言中的栈是两个概念。汇编栈不存在GC,由函数调用与返回来自动更新SP指针实现的。JS函数与这儿的函数是两种东西。


2018年2月 4日 23:18 # 引用

hjs 说:

引用zeon的发言: 阮老师JS的闭包是不是在栈中的内存占用不回收呢?会一直占用?还是说闭包的空间是v8申请的椎的空间?

建议了解浏览器内存回收机制。闭包是因为一直保持引用关系,所以不会被回收

EBX EAX

2018年1月22日 02:09 # 引用

jimmy 说:

为什么我们用到EBX就push EBX,而用到EAX却没push EAX呢?

2018年1月22日 08:01 # 引用

阮一峰 说:

@jimmy

我的理解是 EAX 属于最频繁使用的通用寄存器,所以约定没有必要保留它的值。


2018年1月22日 10:58 | # | 引用

bluestonechina 说:

引用jimmy的发言: 为什么我们用到EBX就push EBX,而用到EAX却没push EAX呢?

EAX用于保存返回值,这个值肯定会被覆盖,所以需要调用着保存。 rbx,rbp,r12-r15是被调用着保存寄存器,如果被调用着需要使用,就需要压入stack中。 其他寄存器是调用者保存寄存器,调用者如果需要调用前后这些值保持一致,则需要自己保存起来


2018年6月11日 13:12 # 引用

Singu 说:

引用阮一峰的发言: @jimmy

我的理解是 EAX 属于最频繁使用的通用寄存器,所以约定没有必要保留它的值。 哈哈,我觉得是因为程序中的return,假设把原程序修改一下,改成:

int add_a_and_b(int a, int b) { return a + b; }

int main() { return add_a_and_b(2, 3) + 3; // 修改此处代码 }

那么,在_add_a_and_b函数返回时,就不需要再从内存中取出结果了,直接把后面累加的3存到EBX中,然后执行add %eax, %ebx即可。

这样就少了一次从内存中取出数据的操作(可能还有存入内存的操作)。

帧大小

2018年1月22日 16:41 | # | 引用

白菜 说:

0xFFFF0010(_main+16)这里指的是为_add_a_and_b建立的帧吗?也是占4个字节吗?那_main+16又是指什么?


2018年1月24日 12:52 # 引用

阮老师的小粉丝 说:

我请教一个问题,如文中所述:比如,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是0x8000,第一帧假定是16字节,那么下一次分配的地址就会从0x7FF0开始;第二帧假定需要64字节,那么地址就会移动到0x7FB0。

我想知道是怎样分配每一帧的大小呢,比如_add_a_and_b:,我该怎样知道分配多少内存给这一帧呢?


2018年1月25日 14:51 # 引用

gle 说:

引用阮老师的小粉丝的发言: 我请教一个问题,如文中所述:比如,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是0x8000,第一帧假定是16字节,那么下一次分配的地址就会从0x7FF0开始;第二帧假定需要64字节,那么地址就会移动到0x7FB0。

我想知道是怎样分配每一帧的大小呢,比如_add_a_and_b:,我该怎样知道分配多少内存给这一帧呢?

C语言的数据类型都有大小。编译器可以根据函数内定义的所有局部变量(其实真实情况更复杂一些,还有static,const等修饰符会影响),一次性“分配”出相应数量的内存(就是将sp的值减去相应的大小)。函数返回时,会先清理掉自己的局部变量(用leave把bp恢复到sp),再将sp所指地址的内容恢复到bp,然后ret。阮老文章里的例子过于简单,有些指令没用上。

P.S. 汇编指令也是会分成几个步骤执行(所谓的指令周期,机器周期,时钟周期),所以如果有说错或不清楚的地方,勿喷,多包涵。

堆栈

2018年1月25日 15:21 | # | 引用

alexsaurora 说:

请教您一个问题,Heap是先进先出的吗?我在StackOverflow上看到的是Heap没有一个明确的顶,所以它可以随时进入和出去。


2018年1月25日 15:42 # 引用

gle 说:

引用alexsaurora的发言: 请教您一个问题,Heap是先进先出的吗?我在StackOverflow上看到的是Heap没有一个明确的顶,所以它可以随时进入和出去。

堆栈,堆栈,堆是堆,栈是栈。 (信号是信号,信号量是信号量,一个是signal,一个是semaphore。回想起了好些迷惑的术语翻译)

=======

进程中heap跟在data区域的后面(请参考任何一个进程的maps)。heap所占用的内存是C库调用brk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(暂时不考虑Windows)申请的(详细内容可以man brk家族的文档),操作系统只是维护brk的位置,C库会负责管理申请到的内存。

以前debug segfault时,看过Android的malloc实现,其实就是Doug Lea的dlmalloc(wiki有详细介绍,Android源码也可以随便看)。dlmalloc会根据程序的需求将操作系统给的连续内存分成内存块,每个块的头部保存着大小、是否已分配等信息。块是内存对齐的,相邻块是紧挨着的(因此,可以合并)。当代码调用malloc时,malloc会查找满足需求的块,如果找不到,就会再次调用brk向操作系统申请。当代码调用free时,free会更新块头部的信息,可能还会把相邻的空闲块合并,组成更大的块。

实际情况比描述的要复杂,并且也有其他实现方式。dlmalloc的数据结构和扩展分区的结构很类似。从第一个块开始捋,顺藤摸瓜,就可以遍历所有块。我嘴比较笨,描述不清楚,网上有很多形象的图片可以看。

References